繁體 | 简体

學生自學網頁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課題:從大澳龍舟遊涌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


(甲):工作紙簡介

自學課題
從大澳龍舟遊涌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主題、課題、學習重點
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課題: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
學習重點:形成香港社會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特徵的因素
主題:內地考察
課題:中華文化的特質
學習重點:文化遺產的傳承
整體構思要旨
該份工作紙以大澳龍舟遊涌為例子,期望學生透過閱讀資料和瀏覽視頻,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以及傳承中華文化的意義。工作紙除配合課程主題1外,亦有助學生於前往內地考察與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課題前,充實他們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工作紙的自學問題包含表格、時間軸、腦圖等認知工具,協助學生整理及表達資料內容,並藉此培養他們的共通能力。
估計完成工作紙的時間
工作紙共分為兩部分,如一次過完成兩部分,約需時45分鐘;若分開兩次完成,則第一部分約15分鐘,第二部分約30分鐘。教師請按校本情況安排學生完成。
前備知識 / 初中的相關學習經歷
學生在初中階段修習中國語文科和中國歷史科,應該對中華文化的起源和主要特徵;早期香港地區,以至百年以來香港的政治和社會的發展歷史和現況,以及其多元文化的形成等方面有初步認識。


(乙):工作紙設計

第一部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

資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個類別
      2003年10月,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32屆大會上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vention,下稱〈公約〉),使到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國際公約的保護。根據〈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五個類別: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界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專案共計42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資料來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識教育科課程資源冊系列:現代中國》,第34-35頁。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http://www.ihchina.cn/

資料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2017年8月14日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涵蓋共20個項目,為政府提供參考依據,就保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具有高文化價值和急需保存的項目,在分配資源和採取保護措施時訂立緩急先後次序。
資料來源:節錄自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頁
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ICHO/zh_TW/web/icho/the_first_intangible_cultural_heritage_inventory_of_hong_kong.html


第一部分自學題目
1. 以下五項都是國家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試根據資料一而辨識它們屬於哪個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答案填寫在表格的右欄。
 
 
2. 參考資料二,並瀏覽載有該份名錄的網址,從名錄中選取你最為熟悉的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澳龍舟遊涌除外)而完成下表。
 
 

第二部分:大澳龍舟遊涌

資料三:大澳龍舟遊涌簡介
資料來源:節錄自〈大澳端午龍舟遊涌〉,中國文化研究院網頁
https://ls.chiculture.org.hk/tc/passing-the-torch/375

資料四:關於大澳龍舟遊涌的兩段視頻
視頻A: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片長10分5秒)
網址: https://www.hkichdb.gov.hk/zht/item.html?8f544e20-8b70-47ed-b0e7-efd6294341eb
視頻B: 水鄉遊龍(大澳龍舟遊涌)(觀看片段:08:54-15:12)
網址: https://emm.edcity.hk/media/水鄉遊龍%28大澳龍舟遊涌%29/0_nwhi1ndv

第二部分自學題目
1. 綜合資料三及資料四的兩段視頻,在以下表格內填上適當資料。
 
 
2. 根據資料四視頻B,將以下A至G各項活動按次序排列在時間軸內,以顯示大澳龍舟遊涌的進行程序。(在方格內填上適當英文字母)
 
 
3. 參考各段資料,從大澳居民、政府、非政府組織的角度,提出傳承大澳龍舟遊涌活動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