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內地考察學習成果分享
支持公民科內地考察及學生內地交流計劃 深化愛國教育與國家認同
立法會議員 李慧琼
來源:立法會議員 李慧琼 Facebook
日期:2025-07-04
教育局今日(4日)公布2025/26學年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及學生內地交流計劃的最新安排,涵蓋歷史、科技、經濟、生態等多個領域,其中包括進一步豐富"紅色資源"行程,配合愛國主義教育及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值得肯定與支持。這一系列優化措施,延續了過往的成功經驗,同時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國家的發展脈絡與歷史傳承,深化國民身份認同。
新學年的考察行程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的"紅色資源"參訪點由11個增至15個,學生內地交流計劃亦由30個增加至33個,前者新增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等重要場館,其中6個行程緊扣抗戰歷史主題,後者亦新增貴州長征文化數位藝術 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等,呼應了《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2025)的要求,讓學生通過革命遺址、紀念館等實地學習,深入瞭解先輩的奮鬥歷程與犧牲精神。例如,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革命紀念館等,能讓學生深刻認識國家從苦難走向富強的艱辛歷程,切實體會維護國家安全與領土完整的重要性。這種沉浸式體驗,遠比課本教學更具感染力,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與愛國情懷。
除歷史教育外,新安排還注重與當代國情相結合。行程涵蓋科技創新(如人工智慧、航太科技)、經濟建設(如鄉村振興、企業發展)及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例如參訪杭州亞運會場館、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等,讓學生直觀感受國家的綜合實力與國際影響力,既延伸了公民科的課程內容,也能讓學生立體理解國家的發展戰略,如"十四五"規劃與大灣區建設的實際成果,進而思考個人在國家發展中的定位與機遇。
此外,我支持教育局持續優化考察配套措施,包括為特殊學校提供無障礙行程選項,允許學校委派助理教師或教學助理隨團,以更靈活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同時,考察後的專題研習與反思討論,更能幫助學生將所見所聞內化為深刻認知,實現知行合一的學習效果。
我深信通過以上安排將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成長為兼具國際視野與家國情懷的新時代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