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內地考察學習成果分享
學生心聲節錄(一)
行程的其中一個參訪點是南越王博物院,這裡讓我們了解到西漢時期南越國的歷史,以及當時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風土人情、文化制度等。例如打造金鏤玉玉衣作為貴族死者的殮服,主要是漢朝宮室相信玉具有防腐功能,可永保死者生前的原貌。
透過這次考察,讓我看到國家在保育歷史文化遺產不遺餘力。無論是南越王博物院或是粵劇藝術博物館,都把所有展品以較完好無缺的面貌呈現出來,讓我們細細觀賞。例如南越王博物館內的金鏤玉衣由專家經多年時間修復,最終才能讓我們有機會再次看到其真象,從而感受到數千年前古代工藝的發達和文化面貌。
參訪南越王博物院留影
同學細心聆聽講解
同學細心觀察博物館內展品
同學細心聆聽講解及觀察館內展品
學生心聲節錄(二)
今次考察讓我接觸到豐富的粵劇文化特色,例如粵劇的由來、服裝、唱腔及表演方式等 。粵劇藝術博物館充滿着嶺南傳統建築風格,它採用了嶺南的傳統工藝「三雕二塑」,三雕分別為木雕、磚雕、石雕;而二塑則是灰塑和陶塑;這些雕塑設於博物館的屋頂,將不同劇目的人物活靈活現呈現出來。館內的廣福戲台臨水而建,典型的純木雕建築、紫銅瓦屋頂、木面貼金的設計大顯舞台氣派。從遠處看過去,戲台就像浮在水面一樣,觀眾則隔岸欣賞每齣粵劇戲寶。整個環境佈局設計及獨特的建築風格都讓我深深感受到中國建築文化的奧妙。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有需要多尊重和欣賞這些傳統文化,並將其推廣和傳承。
學生心聲節錄(三)
當走入粵劇藝術博物館時,映入眼簾便是充滿古色古香的建築物,經講解員介紹原來這是採用了嶺南建築風格而建造的。館內粵劇演員正開始表演,他們挺起胸膛,即使不用麥克風,嗓音依然洪亮,唱腔傳入每位走進館內的遊人耳中,不經意讓我憶起昔日與長輩欣賞粵劇的美好回憶。宏亮的男聲與高揚的女聲在音樂下相互配合,讓觀眾體會到粵劇曲藝之美,頃刻頓感個人的音樂品味也因此而提升了。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粵劇演員的服飾與頭冠,在燈光的照射下,旦角戲服上的刺綉和紋飾顔色艷麗、花朵圖案栩栩如生,當中一針一線的精心製作都是中國傳統手工藝術。
同學在粵劇藝術博物館拍攝團體照
參訪廣州非遺街區
恩主教書院